1.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能激发学习者的心理潜力,提高教学效果,它比较适合的教育领域是( )。
A.语言
B.物理
C.数学
D.历史
2.1904年《奏定学堂章程》规定“各学校置本科正教员一人”“任教授学生自己的功课,且掌所属之职务”这是( )的开端。
A.训导制
B.级任制
C.导师制
D.班主任制
3.以下哪一项是我国课程内容改革的发展趋势?( )
A.实现学科课程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
B.实现国家课程、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
C.实现超越目标取向,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
D.实现超越忠实取向,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
4.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生如何区别“买”和“卖”两个字时,告诉他们,少了就买,多了就卖,学生很快记住这两个字,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是( )。
A.直观性原则
B.巩固性原则
C.循序渐进原则
D.理论联系实际原则
5.班主任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,选择一些经过努力能够达成的目标,引导学生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,这体现的班级目标管理原则是( )。
A.方向性原则
B.可靠性原则
C.激励性原则
D.约束性原则
- 答案及解析:
- 1.【答案】A 【解析】本题考查暗示教学法。暗示教学法也叫“启发式外语教学法”,是由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立的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。暗示教学法的原理是整体性原理。他认为,参与学习过程的不仅有大脑,还有身体;不仅有大脑左半球,还有大脑右半球;不仅有有意识活动,还有无意识活动;不仅有理智活动,还有情感活动。而人们在通常情况下的学习,总是把自己分成几部分:身体、大脑两半球、有意识和无意识、情感和理智等,它们总是不能协调,甚至相互冲突,因而大大削弱了人的学习能力。暗示教学法就是把这几部分有机地整合起来,发挥整体的功能,而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的组合。故本题选A。
- 2.【答案】D 【解析】本题考查旧中国学制的发展。1904年1月13日,《奏定学堂章程》(癸卯学制)规定“各学校置本科正教员一人”“任教授学生自己的功课,且掌所属之职务”。就实质而论,此乃学级制的肇端。在同年颁布的《各学堂管理通则》中,又规定各校设“监学”或“舍监”,专门负责学生管理。1919年,五四运动以后,学监制改为训导主任制。这是班主任制的雏形。所以我们可以说本题中题干中的这句话就是班主任制的开端。故本题选D。
- 3.【答案】A 【解析】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。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位;在课程政策上,实现国家、地方、校本课程的整合;在课程内容上,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;在课程结构上,要更新课程种类,恰当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,努力实现课程的综合化;在课程实施上,要超越忠实取向,走向相互取向和课程创新取向;在课程评价上,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,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。故本题选A。
- 4.【答案】D 【解析】本题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。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,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,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,达到学懂会用、学以致用。题干中语文老师的做法是将书本知识的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。故本题选D。
- 5.【答案】C 【解析】本题考查班级目标管理原则。激励性原则是指班级目标应催人奋进,吸引班上的所有学生,激发他们的责任心,荣誉感,鼓舞大家为达到这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,使班级始终朝气蓬勃,不断前进。题干中,班主任在学生实现目标中,引导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,这是一种激励性原则的做法。故本题选C。